關鍵KPI指標的定義與參考標竿數(shù)字(上)

關鍵KPI指標的定義與參考標竿數(shù)字(下)

許乃威 2008/01/10

   上面簡單的重述了一下前面談到的主要KPI指標,我們接著要看效率指標的最后一個,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服務水平。

5 服務水平

  服務水平就是在規(guī)定的秒數(shù)里面(例如20秒或30秒)接起了多少%的電話。

  很多呼叫中心用20秒應答率,或30秒應答率,或20秒、30秒接通率,但這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意思。

  服務水平的計算有個有趣的爭議,就是客戶在很短時間內(nèi)掛斷,這種要不要算進來。例如某呼叫中心是用20秒應答率來算,在中午12點到1點這段時間,有1千通電話按了人工臺,進入排隊,有100通是在5秒內(nèi)剛剛排隊就自動掛斷,有另外150通是在20秒內(nèi)還沒有被人工接起就自動掛斷,然后有500通是在20秒內(nèi)被人工接起,那服務水平應該是多少呢?

  如果完全不排除這種短時間內(nèi)自動掛斷的電話,服務水平是500/1000,也就是50%。

  如果對自己比較寬松的話,可以排除20秒內(nèi)自動掛斷的,這時服務水平的分母是1000減去150,而分子是500通,也就是58.8%。

  有些國際組織要求最多只能排除5秒左右的電話,這時服務水平的分母是1000減去100,而分子是500通,也就是55.6%。

  金融產(chǎn)業(yè)基本上是用20秒或30秒來衡量,移動電信對高端客戶用20秒,其它客戶用30秒,IT產(chǎn)業(yè)大部分用60秒。

  服務水平完全沒有所謂的標竿數(shù)字,大家努力的目標大部分是80%,但中國的經(jīng)濟在高度成長,大部分的呼叫中心都很難做到80%。

  講完效率指標,就應該要談談質(zhì)量指標,主要是質(zhì)檢分數(shù)和一次解決率:

6 質(zhì)檢分數(shù)

  就是質(zhì)檢人員聽座席員的錄音檔,然后進行評分。質(zhì)檢評分主要分成正向評分和負向評分,正向評分就是挑了幾通錄音檔(例如10通),然后每一通給了某個范圍的分數(shù)(例如0到100分),然后把這些分數(shù)全部加起來在除以通數(shù),也就是算平均分。

  不管你是用加分或是扣分,只要是把所有錄音文件的分數(shù)全部加起來,然后求取平均分數(shù),就是使用正向評分。

  負向評分不使用平均的方法,就是聽幾通錄音檔,就扣多少分,扣完為止,例如全部允許扣40分,第一通錄音被扣了10分,第二通被扣了20分,第三通沒有扣,這時質(zhì)檢分數(shù)就剩下10分(40減去10在減去20)。

  負向評分是屬于很罕見的質(zhì)檢評分,它有一個重大缺陷,并不是扣分讓座席員感覺很負面而已,真正的問題是它遇到少量的抽樣不足以看到真相時,完全沒有辦法利用擴大樣本數(shù)的技巧來挖掘真相,不像是正向評分,抽的越多,真相越清楚,負向評分抽的越多,扣的分數(shù)越多。

  質(zhì)檢分數(shù)并沒有標竿數(shù)字,但需要注意質(zhì)檢評分時的6大誤差可能性,詳情請看我前幾篇文章。

  質(zhì)檢還有一個大重點,就是不要光注意怎么去扣座席員的工資,這其實只是最后的手段而已,真正質(zhì)檢的目的,是要找到造成質(zhì)量問題的共同原因,套用戴明說過的一句話:企業(yè)的問題,有94%來自于共同原因,只有6%來自于特殊原因,座席員個人犯的錯誤只占了6%而已,質(zhì)檢評分員記錄的這么多錯誤,如果企業(yè)沒有從里面找到共同原因,為何這個座席員也犯了這個錯,那個座席員也犯了這個錯,那質(zhì)檢真正的目的就會完全消失在罰錢而已。

7.一次解決率

  一次解決率在許多研究里面,都表明是影響客戶滿意度最深的一項指標,它的定義是:客戶來電當中,第一次就把客戶問題解決的比率。

  這項指標很不容易測量,所以很多呼叫中心都沒有測,一次解決率不止影響客戶滿意度,更重要的是,它是少數(shù)可以測量流程質(zhì)量的指標,流程的效率一般是用平均處理時長來測量,而流程質(zhì)量最容易的測量方法就是一次解決率。有名的權威調(diào)查機構Garner有一份數(shù)據(jù),對一個200人的呼叫中心,一次解決率提升1%,一年可以省35萬美金。

一次解決率有四種測量方法:

 。1)系統(tǒng)決定:這是成本最低的測量方法,今天決定要計算,三天內(nèi)就有這數(shù)字,方法是從報表中計算客戶沒有重復來電的比率,一般是用三天內(nèi)客戶沒有重復來電的比率,例如要計算1月10號的一次解決率,分母是1月10號這一天的客戶來電數(shù),分子比較復雜,是在1月10號這一天的來電客戶當中,剔除掉1月11、12、13號這三天又再度打來的客戶,例如1月10號打來了1千個客戶,這1千個客戶當中,其中有100個在1月11、12、13號這三天又再度打來,一次解決率就是900除以1000

 。2) 客戶決定:藉由客戶滿意度調(diào)查,直接詢問客戶,通常我們在客戶滿意度調(diào)查會問三種問題,你對這次服務滿意嗎、你對這次客服人員滿意嗎、你的問題被解決了嗎,第三個問題就可以測量到一次解決率,例如你問了100個客戶,其中有90個說問題被解決了,那一次解決率就是90%

 。3)質(zhì)檢決定:質(zhì)檢員在評分時,多記錄下來一個數(shù)據(jù),就是這次評分中,客戶問題被解決了嗎

 。4)座席員決定:座席員在話后整理時,記錄下來這通電話是否一次被解決。

  這四種測量方法都不準,各自有各自的問題,很多專家建議說至少用兩種方法來測量,并且交叉比對,因為這指標太重要,卻又很不容易測量,值得大家花功夫來詳細調(diào)查。

  一次解決率的標竿數(shù)字是80到85%,也就是100通電話當中,應該有80到85通是一次被解決的。

  如果你的數(shù)字遠遠高過這個,很有可能是你的測量方法要回頭檢驗一下,如果你用的是系統(tǒng)報表來決定,很有可能你不能用三天內(nèi)的客戶重復回電率,必須要拉長這天數(shù),如果你是直接詢問客戶,那你要想想你的樣本是否夠多。

  如果可以提高一次解決率,客戶來電量就會降低,假設你原本是80%,如果可以提高到85%,這代表電話量至少可以降低了5%以上,這是重大的節(jié)省。

下面還有幾個很難定義,但卻非常重要的指標:

8.人員利用率

  中文在這部分完全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英文應該是Utilization,就是人員真正有被用上,就是通話利用率加上話后整理率,也就是看人員的生產(chǎn)力。

  對人員利用率的考核,就是看人員成本,利用率越低,人員被使用的程度越低,成本自然也就越高。

9.值機率

  中文在這部分更是完全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有的稱為員工利用率,有的稱為工時利用率,有的稱為在線繁忙度,英文應該是 Availability,也就是座席員坐在座席臺上值機處理電話、等電話的時間比率也就是通話利用率加上話后整理率,再加上空閑等候電話率這三個部分對值機率的考核,其實是在考核小休率(如果你的小休率有包括培訓、開會等狀態(tài)),小休率英文叫做AUX,它加上了值機率剛好等于100%。

10.人員流失率

  人員流失率聽起來簡單,但事實上大家的計算方式往往不同。人員流失率是某時間內(nèi)離職的人員數(shù)除以該時期人員平均數(shù)。

  例如2007年12月的人員流失率的計算,人員在12月初原本有90人,12月新加入了10人,人員總數(shù)變成100人,而在12月有20人離開,12月末變成80人,在12月的人員平均數(shù)是月初加上月末然后除以二,就是月初的90加上月末的80,除以二,就是85人,而人員流失率就是20除以85。

  這指標有爭議的地方,就在人員平均數(shù)要怎么算,很多呼叫中心用不同的定義,有的是直接用月初的人數(shù)當做人員流失率的分母,這里我們是用傳統(tǒng)制造業(yè)計算平均庫存或財務人員計算平均數(shù)的辦法,也就是月初加上月末,然后除以二。

  用這種計算方式的好處是,如果人員流失的數(shù)目和新加入的數(shù)目是一樣的,那分母會保持固定不動,一個有100人的呼叫中心,12月中離開20人,12月下旬又補進了20人,人數(shù)還是維持在100人,用上面公式算出人員流失率是20%,符合大家原先常識上認為的數(shù)字。

  如果要計算2007年整年的人員流失率,這里的爭議更大,首先不能把每個月的流失率加起來,必須要用上面的計算公式重新來算,也就是算出2007年離開的人數(shù),在算出2007年的人員平均數(shù),兩個相除就是2007年的人員流失率。

  問題就在于2007年的人員平均數(shù)要怎么算,可以簡單用2007年1月初的人數(shù),加上2007年12月末的人數(shù),然后除以二。

  有些呼叫中心會把每個月算出的人員平均數(shù)全部加起來,然后除以12,得到2007年的人員平均數(shù)。

  不管你是用那個辦法,只要維持一致,然后想跟其它呼叫中心比較的時后,記得問別人計算的公式是什么,大家才有一個可以比較的基礎。

  有時新加入還沒有正示上崗的員工,不會計算在內(nèi),因為要計算人員流失率的主要目的,是想要評估人員流失對公司造成的影響,還沒有正式上崗的員工一般影響還沒有太深遠,但常常數(shù)量又過份龐大,會讓這數(shù)字膨脹很大。

  人員流失率在世界上的標竿數(shù)字都很大,幾乎我看到的都是整年流失率都超過20%以上,也就是一個呼叫中心一整年至少有20%的人是換了新面孔,不過不同的產(chǎn)業(yè)數(shù)字差異很大,如果你的月流失率超過了15%,也請不要驚訝,如果你的座席員每天上班時間都不一樣,生理時鐘全亂了,人員流失就變成了常態(tài)了。

11 每通電話成本

  這是財務人員最感興趣的指標,也就是把呼叫中心的成本除以接聽電話總數(shù)。問題是,呼叫中心成本怎么算?

  大部分的作法是將整個呼叫中心的固定成本,加上運作成本,加上任何其它成本全部加起來,然后除以接聽電話通數(shù)。

  每通電話成本主要是拿來跟自己比較,或是跟很相近的同行比較。

  這指標非常的關鍵,因為你的效率如果提高了,需要的人比較少,很自然每通電話成本也降低了。

  還有一個相關的指標,叫做每分鐘電話成本,每分鐘電話成本和每通電話成本唯一的差別,就是平均處理時長,每通電話成本在除以平均處理時長,就是每分鐘電話成本,當你想要跟其它產(chǎn)業(yè)的呼叫中心比較時,因為大家產(chǎn)業(yè)不同,平均處理時長自然也不同,用每分鐘電話成本來比較才有意義。

  人員流失率和每通電話成本構成了最小方差管理法E3 三角平衡的成本這一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關于作者:許乃威 呼叫中心資深顧問 email: will_hsu@126.com

 

作者供稿 CTI論壇編輯



相關鏈接:
蕭昆龍:軟件服務化發(fā)展趨勢 以Salesforce.com為例 2008-04-18
蕭昆龍:呼叫中心人力優(yōu)化管理Verint Impact 360 2008-04-18
宏盛科技蕭昆龍:客戶服務的最新發(fā)展趨勢 2008-04-15
戴明控制圖中的6、9、12法則 2008-01-15
關鍵KPI指標的定義與參考標竿數(shù)字(上) 2008-01-09

分類信息:     運營管理專欄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