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行業(yè)應用>>>移動     [相關廠商信息]

通信60年變化 從胡同傳呼到3G生活

2009/09/02

  1951年,北京市開始發(fā)展公用電話,年底公用電話總數(shù)達到287部,其中包含159部傳呼式公用電話。


  1988年3月,北京模擬網(wǎng)進行首期放號,年底“大哥大”用戶達到825戶;1992年,“大哥大”用戶數(shù)突破1萬。

  
   2001年9月,北京電話用戶數(shù)首次突破1000萬,手機用戶數(shù)首次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shù)。


  2009年6月,北京電話用戶總數(shù)為2631.5萬,其中手機用戶為1744萬,約為固定電話的兩倍。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新中國成立之初,這曾經(jīng)是許多京城老百姓的夢想之一。如今,北京的手機普及率已經(jīng)達到104.4部/百人。從跑上幾條胡同接個電話,到現(xiàn)在用手機和朋友來個視頻聊天, 60年的變遷中,北京市民不斷享受著通信業(yè)發(fā)展所帶來的樂趣。

  公用電話

  從匱乏到遍布大街小巷

  1949年前夕,北京市內(nèi)電話分支局共12處、局營公用電話共41處。新中國成立后,北京26個郵政支局全部安裝了公用電話。由于經(jīng)濟水平的限制,公用電話成為北京市民與他人溝通的重要通訊手段。

  “那時,七八個胡同才有一部傳呼式公用電話,接個電話經(jīng)常要跑上幾個胡同!奔易|城區(qū)王府井大紗帽胡同的趙大媽告訴記者,因為電話的稀罕,就是接個電話也會高興很長時間。除了滿足附近居民的需求,這部傳呼式電話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位于胡同中的小工廠,因為當時的普通工人幾乎不能使用廠長電話,而他們的需求只能通過傳呼式公用電話來解決。

  1951年5月15日,北京電信局按郵電部指示,在居民區(qū)大力發(fā)展私人代辦的可以呼人找人的傳呼式公用電話,而這種模式也逐步在全國進行推廣。當年年底,北京市公用電話發(fā)展到了287部,其中設置傳呼式公用電話159部。傳呼式公用電話的開辦,極大方便了未裝電話的普通用戶。

  “1951年,北京城八區(qū)除中南海之外的159個派出所均裝有傳呼式公用電話,覆蓋了3000多條胡同,基本只要在電話里面說出門牌和地址就能找到人!睘楣秒娫捠聵I(yè)奮斗了30年的常士榮師傅回憶道,由于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傳呼式公用電話代辦戶的挑選也比較復雜。電話局首先會通過各居委會找合適的對象,然后經(jīng)過派出所審查,若無問題才能確定下來。按照要求,代辦戶需要政治可靠、服務熱情、地點合適,而且會優(yōu)先考慮軍烈屬。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北京市公用電話市場迎來了高速發(fā)展期。1982年9月22日,西單北大街安裝了北京市第一座投幣公用電話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投幣式公用電話按通話次數(shù)收費,每次只需要5分錢,所以很多人打起電話來沒完沒了。為消除這種行為,1984年6月,北京市第一批限時投幣電話亭正式啟用。一年之后,限時投幣電話占全部投幣電話的八成多。

  1994年,50部新式IC卡電話在北京多家四星級賓館飯店接通試驗,北京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使用IC卡公用電話的城市。1996年,200部IC卡公用電話首次安裝在東單、西單的大街上,一年之后開始在北京大街上批量安裝。目前,北京市各類公用電話已達40余萬部,遍布大街小巷、機場和車站等公共場所。

  移動通信

  從萬元“大哥大”到千元3G手機

  與公用電話相比,移動通信的啟動晚了幾十年時間。盡管如此,隨著網(wǎng)絡的不斷升級完善及資費的不斷下調(diào),移動通信的發(fā)展勢頭已全面蓋過了“老大哥”公用電話。

  1988年3月,北京模擬網(wǎng)進行首期放號,初期的放號主要是針對企事業(yè)單位,個人的發(fā)放十分有限,主要是一些名人或是老板。用戶當時需要購買的移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而且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因此被形象地形容為“大哥大”。

  “那絕對是身份的象征,我當時可是被叫做‘高級倒爺’!”回憶起20年前手拿“大哥大”招搖過市的情景,在生意場上打拼多年的楊曉光還是難以掩飾自己的興奮之情。他告訴記者,當時大家都認為,所謂的有錢人就是“開著桑塔納,打著大哥大”。

  據(jù)楊曉光介紹,當時“大哥大”電話光機器費就得2.1萬元,用戶還得交納6000元的入網(wǎng)費并預存1000元話費,算下來一共2.8萬元,當時一般人的月收入只有幾百元,買一部“大哥大”絕對稱得上是“天價”。從性能上看,“大哥大”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zhì)量不夠清晰穩(wěn)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后,只能維持30分鐘通話。盡管如此,“大哥大”當時還是一機難求,并不是用戶交了錢就立馬能拿到機器,因為“大哥大”需要購買指標,必須要有單位的證明才能買,所以用戶交了錢還得等,就算等上半年“也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

  這樣的情況直到1996年才有所改變,第二代的GSM、CDMA手機開始逐步“落入尋常百姓家”,手機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件奢侈品,而且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的時候可以選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從2008年開始,一個被稱為“3G”的新名詞開始走進京城百姓的生活。通過3G這個新鮮玩意兒,用戶可以體驗到視頻通話等多個特色業(yè)務,而且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速度也有了明顯提升。2008年4月1日,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同時啟動了3G試商用測試和社會化業(yè)務測試,9個月后,工信部正式發(fā)放了3G牌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3G業(yè)務相繼在北京地區(qū)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盡快擴充3G用戶數(shù),3G手機相關產(chǎn)品的價格已經(jīng)降低到千元左右。

  電信資費

  從高額收費到價格堅冰打破

  “在傳呼式公用電話最初發(fā)展的時候,市民打一次電話只要4分錢,傳一次電話的費用為白天3分錢、晚上5分錢。”常士榮師傅告訴記者,這樣的收費標準,當時與一個燒餅的價錢相差無幾。

  讓人遺憾的是,傳呼式公用電話合理的收費標準并未延續(xù)到后來的手機上,而雙向收費的模式更是讓一些用戶在使用手機時顯得很謹慎。

  已經(jīng)從大學畢業(yè)4年的小陳告訴記者,他是在2002年世界杯前買的第一部手機,當時選擇的是神州行號段,無論是撥打還是接聽電話都得花錢,所以小陳基本上不撥打電話,如果有電話打進來就先掛掉,然后使用201卡拿公用電話打回去。在整個世界杯期間,他和球友之間的交流基本靠短信來進行。

  當年的小陳,只是眾多因為高額收費而不敢使用手機業(yè)務的用戶之一。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北京地區(qū)手機資費偏高,是部分省市的2-3倍,價格不合理的問題經(jīng)常引來消費者的猛烈抨擊,而電信行業(yè)也是十大霸王現(xiàn)象突出行業(yè)評選的“座上?汀。

  直到2007年,北京地區(qū)的手機雙向收費才開始有所松動。2月8日,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全球通“暢聽99套餐”正式問世,一舉成為京城手機單向收費改革的先驅(qū)。此后,該公司相繼推出了面向神州行和動感地帶的單向收費套餐,實現(xiàn)了旗下所有品牌的單向收費。另一家移動運營商北京聯(lián)通,也針對旗下子品牌迅速推出多個系列的單向收費套餐。

  “現(xiàn)在即使是撥打視頻電話,也基本沒有什么顧慮!币呀(jīng)就職于某研究所的小陳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攜號轉(zhuǎn)品牌,自己將原來的神州行號碼轉(zhuǎn)成了全球通,并申請成為了3G用戶。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在通話時間迅速增加的情況下,他每月的手機費不超過100元,而且還能免費使用手機報和飛信業(yè)務,這與大學期間的捉襟見肘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被稱為“最后一塊堅冰”的電信市場,一旦出現(xiàn)價格松動就瓦解得異常迅速。隨著中國電信的加入,京城電信市場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而這有望進一步拉低包括手機在內(nèi)的一系列電信資費,像小陳一樣的電信資費改革受益者也將越來越多。

北京商報



相關鏈接:
運營商3G服務下一步需求重點是虛擬化 2009-09-02
中移動Mobile Market如何解決盜版問題 2009-09-02
瞄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 各路兵家暗“招”涌動 2009-09-01
捆綁業(yè)務成為位置服務的3G突破口 2009-08-31
蘋果應用商店“半封閉”模式弊端應有效規(guī)避 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