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是: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硬件潮遇冷后 中國手機如何走出困局?

2016-03-02 09:31:51   作者:康斯坦丁   來源:科技新發(fā)現   評論:0  點擊cti: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處于下滑態(tài)勢,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之所以在經過高歌猛進的發(fā)展之后就很快遇到銷量增長的天花板,在于當下的智能手機遭遇創(chuàng)新困境,在硬件圍城中無法突破出來。自然,就無法形成足夠的驅動力,去刺激消費者更換新機。尤其是國產手機廠商,在硬件創(chuàng)新陷入停滯之后,對下一步的發(fā)展顯得非常茫然,不知所措。在失去硬件比拼、性價比等常規(guī)競爭手段和宣傳噱頭后,國產手機廠商的競爭力或許會直線下降。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以新思路為切入點去破局成為當務之急。
  硬件潮遇冷 源于上游停滯導致同質化
  剛剛過去的,一向被稱之為全球通信風向標的MWC展會,深刻地反映出硬件創(chuàng)新的缺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個智能手機產業(yè)鏈上游,陷入了創(chuàng)新停滯狀態(tài)。高通還在拼命推廣其驍龍820處理器、聯發(fā)科還是陪太子讀書喜歡跟風的節(jié)奏、主流屏幕像素依然是“萬年不變”的1080P、電池創(chuàng)新更是無從談起……
  更讓人無奈的是,就連智能手機的靈魂——系統(tǒng)都陷入僵硬中。因為安卓系統(tǒng)趨于成熟,谷歌放緩了創(chuàng)新突破的力度。目前在移動系統(tǒng)層面,谷歌關注的焦點是解決讓其頭大的碎片化問題——安卓6.0都已經推出較長時間,但普及率極低,甚至很多安卓手機還停留在4.x時代。至于微軟的Windows Phone,雖然做著打通PC端的夢,卻一直沒有付諸于實踐。讓在MWC展會上發(fā)布的,號稱“最強Win 10手機”的惠普HP Elite x3無用武之地。
  在上游創(chuàng)新停滯的負面因素下,下游智能手機廠商也只能是被逼著去做出一些無聊的微創(chuàng)新。LG推出所謂的首款模塊化手機G5,手機“下巴”能更換電池、相機模塊和音樂模塊,然并卵……此外,一直處于下滑態(tài)勢的HTC,僅僅是發(fā)布三款中端機型,而為了體現區(qū)別,只是在背部采用了全新潑彩配色而已。至于索尼發(fā)布的Xperia X系列,依然是在外形、材質上做文章,系統(tǒng)、體驗的提升乏善可陳。
  在軟、硬創(chuàng)新減緩的大環(huán)境趨勢下,國際主流智能手機廠商尚且如此,更善于主打硬件牌的國產手機廠商更是嘗盡了苦頭。配置趨于雷同、深度定制系統(tǒng)體驗惡劣、外形毫無亮點……這些就是目前大部分國產智能手機的真實寫照。太過同質化的手機怎么能讓消費者愛起來呢?銷量下滑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改變,才能求存
  作為下游的手機廠商,既然不能改變上游在硬件、系統(tǒng)等層面創(chuàng)新的停滯,就必須在已有的條件下,轉換思路,深挖智能手機的潛力。而從智能手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看,由單純的硬件PK,逐漸走上注重消費者體驗是終極目標。而國產手機廠商也將逐漸因為系統(tǒng)定制質量的高低、實用功能的多少、人性化體驗的不同等,走上差異化發(fā)展路線。
  實事求是地講,既然當前硬件創(chuàng)新不復存在,那么如何針對已有的硬件資源,深挖硬件潛力,進行合理化配備,最終減少配置過剩就成為實現差異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手機推陳出新的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比如魅藍Note剛推出幾個月后,2代就迅速上市。超短的更新時間背后,其實是研發(fā)用時被大幅壓縮。
  如此一來,智能手機徹底淪為硬件堆積的產物。毫無人性化可言,純粹是為了硬件升級而升級。iPhone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就在于其新機推出的間隔較長,有著足夠的研發(fā)時間,能夠很好地在各方面進行反復優(yōu)化,最終將自身打造為藝術品。
  還有一點不得不考慮的是,智能手機更新過快,帶來的是消費者額外支出的增多,或者是已購智能手機貶值速度的加快。如果能夠將硬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并進行合理化配備,一方面可以降低終端銷售價格,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智能手機的保值率。結果就是消費者能夠真正根據自身需求去選擇智能手機,而不必考慮硬件過剩、貶值過快等問題,能夠推動智能手機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三星手機一向被調侃為“跳水王”,而iPhone被認為是“保值王”。購買iPhone半年后再出手,還可以再買三星的旗艦手機。而在國產智能手機品牌中,OPPO、華為等旗下的機型都是公認較為保值的。比如OPPO Find 7在上市一年之后,價格依然保持在3000元+的高位,與發(fā)布時的3500元價格相差不大。在國內,一直就流傳著OPPO手機保值的“傳說”。而華為自Mate 7開始,也開啟了保值之旅。Mate 7在讓華為殺入高端市場的同時,也成為國內智能手機保值的表率。
  在今年的MWC大會上,體驗上的優(yōu)化也成為耀眼的主角。OPPO在此前強悍的VOOC快充技術上再進一步,帶來全新的VOOC超級閃充。最多15分鐘,就可以將電池容量為2500mAh的手機完全充滿,足以做到“充電5分鐘,通話10小時”!OPPO的快速充電技術上已經走在了行業(yè)的前列,雖然超級閃充還沒有量產,但我相信也只是時間問題。但不得不說,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在研發(fā)技術的一些領域已經越來越超前。
  在此次展會上,OPPO此次還推出全新的圖像芯片防抖技術,相對傳統(tǒng)智能手機的鏡頭O.I.S防抖技術,從原來的兩個方向的抖動補償,升級為SmartSensor圖像芯片防抖技術,實現三個維度的抖動補償。其是全球首次出現像素級的防抖技術,是手機行業(yè)的第一個芯片防抖技術,也是全球最小的光學防抖技術。結合此前的電動旋轉攝像頭、全局閃拍技術等,在拍照技術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體現出OPPO對越來越多自拍群體的重視。
  此外,除了線上銷售渠道,線下渠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魅族一直堅持開設實體店,成功將觸角延伸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直接體驗到魅族手機。小米此前雖然堅稱對線下渠道不重視,但目前也終于不再自欺欺人,在小米5的發(fā)布會上宣布將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線下零售店,并在未來將拓展實現全國200多家。
  當然,線下渠道的開辟不僅僅是提供真機的演示場所,更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一定要服務好消費者,帶來賓至如歸之感。比如擁有強大線下專賣店網絡的OPPO,就為消費者提供免費貼膜、充電等服務。OPPO成為一線廠商的背后,線下專賣店的服務是重要的一環(huán)。其優(yōu)質的服務模式,能夠給小米這樣的新丁來借鑒。
  在經過全面嬗變之后,最終國產手機廠商將擯棄、淘汰傳統(tǒng)的“核戰(zhàn)爭”、價格血拼戰(zhàn)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策略,打造出一個真正百花齊放的市場。針對不同的細分群體,都能夠提供相應的智能手機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這,也是讓智能手機市場復蘇的必然舉措。
  手機依然是移動互聯網的中心
  盡管有平板電腦、二合一PC等智能移動終端的競爭,但手機依然是移動互聯網集中匯聚的中心。手機廠商成為控制軟件用戶入口中心的情況,依然還是存在。這也意味著,在智能手機系統(tǒng)、功能、體驗上發(fā)力,就能夠徹底抓住消費者的心,滿足其多元化需求,從而掌握住通向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而隨著這方面商業(yè)模式的成熟,其未來潛力、盈利能力比單純、成本被訂死的硬件更大。變的是用戶的胃口和上下游的環(huán)境。國產手機廠商只有不斷垂直深挖用戶需求,做好用戶體驗,才能夠觸碰到未來。
  目前,國內如OPPO、華為等廠商已經在多個方面為未來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做好了未雨綢繆的準備。所以那些還被困在硬件桎梏中的國產手機廠商,是時候清醒下了。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處于下滑態(tài)勢,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之所以在經過高歌猛進的發(fā)展之后就很快遇到銷量增長的天花板,在于當下的智能手機遭遇創(chuàng)新困境,在硬件圍城中無法突破出來。自然,就無法形成足夠的驅動力,去刺激消費者更換新機。尤其是國產手機廠商,在硬件創(chuàng)新陷入停滯之后,對下一步的發(fā)展顯得非常茫然,不知所措。在失去硬件比拼、性價比等常規(guī)競爭手段和宣傳噱頭后,國產手機廠商的競爭力或許會直線下降。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以新思路為切入點去破局成為當務之急。
  硬件潮遇冷 源于上游停滯導致同質化
  剛剛過去的,一向被稱之為全球通信風向標的MWC展會,深刻地反映出硬件創(chuàng)新的缺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個智能手機產業(yè)鏈上游,陷入了創(chuàng)新停滯狀態(tài)。高通還在拼命推廣其驍龍820處理器、聯發(fā)科還是陪太子讀書喜歡跟風的節(jié)奏、主流屏幕像素依然是“萬年不變”的1080P、電池創(chuàng)新更是無從談起……
  更讓人無奈的是,就連智能手機的靈魂——系統(tǒng)都陷入僵硬中。因為安卓系統(tǒng)趨于成熟,谷歌放緩了創(chuàng)新突破的力度。目前在移動系統(tǒng)層面,谷歌關注的焦點是解決讓其頭大的碎片化問題——安卓6.0都已經推出較長時間,但普及率極低,甚至很多安卓手機還停留在4.x時代。至于微軟的Windows Phone,雖然做著打通PC端的夢,卻一直沒有付諸于實踐。讓在MWC展會上發(fā)布的,號稱“最強Win 10手機”的惠普HP Elite x3無用武之地。
  在上游創(chuàng)新停滯的負面因素下,下游智能手機廠商也只能是被逼著去做出一些無聊的微創(chuàng)新。LG推出所謂的首款模塊化手機G5,手機“下巴”能更換電池、相機模塊和音樂模塊,然并卵……此外,一直處于下滑態(tài)勢的HTC,僅僅是發(fā)布三款中端機型,而為了體現區(qū)別,只是在背部采用了全新潑彩配色而已。至于索尼發(fā)布的Xperia X系列,依然是在外形、材質上做文章,系統(tǒng)、體驗的提升乏善可陳。
  在軟、硬創(chuàng)新減緩的大環(huán)境趨勢下,國際主流智能手機廠商尚且如此,更善于主打硬件牌的國產手機廠商更是嘗盡了苦頭。配置趨于雷同、深度定制系統(tǒng)體驗惡劣、外形毫無亮點……這些就是目前大部分國產智能手機的真實寫照。太過同質化的手機怎么能讓消費者愛起來呢?銷量下滑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改變,才能求存
  作為下游的手機廠商,既然不能改變上游在硬件、系統(tǒng)等層面創(chuàng)新的停滯,就必須在已有的條件下,轉換思路,深挖智能手機的潛力。而從智能手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看,由單純的硬件PK,逐漸走上注重消費者體驗是終極目標。而國產手機廠商也將逐漸因為系統(tǒng)定制質量的高低、實用功能的多少、人性化體驗的不同等,走上差異化發(fā)展路線。
  實事求是地講,既然當前硬件創(chuàng)新不復存在,那么如何針對已有的硬件資源,深挖硬件潛力,進行合理化配備,最終減少配置過剩就成為實現差異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手機推陳出新的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比如魅藍Note剛推出幾個月后,2代就迅速上市。超短的更新時間背后,其實是研發(fā)用時被大幅壓縮。
  如此一來,智能手機徹底淪為硬件堆積的產物。毫無人性化可言,純粹是為了硬件升級而升級。iPhone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就在于其新機推出的間隔較長,有著足夠的研發(fā)時間,能夠很好地在各方面進行反復優(yōu)化,最終將自身打造為藝術品。
  還有一點不得不考慮的是,智能手機更新過快,帶來的是消費者額外支出的增多,或者是已購智能手機貶值速度的加快。如果能夠將硬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并進行合理化配備,一方面可以降低終端銷售價格,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智能手機的保值率。結果就是消費者能夠真正根據自身需求去選擇智能手機,而不必考慮硬件過剩、貶值過快等問題,能夠推動智能手機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三星手機一向被調侃為“跳水王”,而iPhone被認為是“保值王”。購買iPhone半年后再出手,還可以再買三星的旗艦手機。而在國產智能手機品牌中,OPPO、華為等旗下的機型都是公認較為保值的。比如OPPO Find 7在上市一年之后,價格依然保持在3000元+的高位,與發(fā)布時的3500元價格相差不大。在國內,一直就流傳著OPPO手機保值的“傳說”。而華為自Mate 7開始,也開啟了保值之旅。Mate 7在讓華為殺入高端市場的同時,也成為國內智能手機保值的表率。
  在今年的MWC大會上,體驗上的優(yōu)化也成為耀眼的主角。OPPO在此前強悍的VOOC快充技術上再進一步,帶來全新的VOOC超級閃充。最多15分鐘,就可以將電池容量為2500mAh的手機完全充滿,足以做到“充電5分鐘,通話10小時”!OPPO的快速充電技術上已經走在了行業(yè)的前列,雖然超級閃充還沒有量產,但我相信也只是時間問題。但不得不說,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在研發(fā)技術的一些領域已經越來越超前。
  在此次展會上,OPPO此次還推出全新的圖像芯片防抖技術,相對傳統(tǒng)智能手機的鏡頭O.I.S防抖技術,從原來的兩個方向的抖動補償,升級為SmartSensor圖像芯片防抖技術,實現三個維度的抖動補償。其是全球首次出現像素級的防抖技術,是手機行業(yè)的第一個芯片防抖技術,也是全球最小的光學防抖技術。結合此前的電動旋轉攝像頭、全局閃拍技術等,在拍照技術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體現出OPPO對越來越多自拍群體的重視。
  此外,除了線上銷售渠道,線下渠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魅族一直堅持開設實體店,成功將觸角延伸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直接體驗到魅族手機。小米此前雖然堅稱對線下渠道不重視,但目前也終于不再自欺欺人,在小米5的發(fā)布會上宣布將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線下零售店,并在未來將拓展實現全國200多家。
  當然,線下渠道的開辟不僅僅是提供真機的演示場所,更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一定要服務好消費者,帶來賓至如歸之感。比如擁有強大線下專賣店網絡的OPPO,就為消費者提供免費貼膜、充電等服務。OPPO成為一線廠商的背后,線下專賣店的服務是重要的一環(huán)。其優(yōu)質的服務模式,能夠給小米這樣的新丁來借鑒。
  在經過全面嬗變之后,最終國產手機廠商將擯棄、淘汰傳統(tǒng)的“核戰(zhàn)爭”、價格血拼戰(zhàn)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策略,打造出一個真正百花齊放的市場。針對不同的細分群體,都能夠提供相應的智能手機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這,也是讓智能手機市場復蘇的必然舉措。
  手機依然是移動互聯網的中心
  盡管有平板電腦、二合一PC等智能移動終端的競爭,但手機依然是移動互聯網集中匯聚的中心。手機廠商成為控制軟件用戶入口中心的情況,依然還是存在。這也意味著,在智能手機系統(tǒng)、功能、體驗上發(fā)力,就能夠徹底抓住消費者的心,滿足其多元化需求,從而掌握住通向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而隨著這方面商業(yè)模式的成熟,其未來潛力、盈利能力比單純、成本被訂死的硬件更大。變的是用戶的胃口和上下游的環(huán)境。國產手機廠商只有不斷垂直深挖用戶需求,做好用戶體驗,才能夠觸碰到未來。
  目前,國內如OPPO、華為等廠商已經在多個方面為未來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做好了未雨綢繆的準備。所以那些還被困在硬件桎梏中的國產手機廠商,是時候清醒下了。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