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國內 >

iPhone 5周五國內上市三大不利因素

2012-12-12 11:48:15   作者:   來源:上海商報    評論:0  點擊:


  蘋果中國宣布,iPhone5將于12月14日在國內上市。每一次蘋果新款手機的推出總會引來關注,此次也不例外,不過其股價的暴跌似乎預示著不太美妙的前景。

  歧視中國消費者

  11月30日晚,蘋果正式公布了iPhone5中國內地上市的售價:16GB、32GB和64GB版本分別為5288元、6088元和6888元。消息一出,眾多粉絲一片嘩然:iPhone5反映出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不平等。

  iPhone5國內上市時間比全球上市時間晚了將近3個月,但姍姍來遲的結果是價格不跌反漲。iPhone5竟然比iPhone4首次上市時貴了300元。更讓人詬病的是,iPhone5的美國無鎖版裸機官方價格為649美元,僅相當于人民幣4038元。即使考慮到稅率問題,iPhone5仍然遠高于國外的售價。

  業(yè)內專家評價說,吊消費者胃口的饑餓營銷法是蘋果公司的常用手段。不過,此次是否奏效有待觀察。首先,首批用戶接連爆出各種明顯缺陷,包括地圖出現怪異情景的“地圖門”、拍照出現紫色光暈的“紫光門”、以及機身側面和后蓋會掉漆的“掉漆門”等。同時大量分析機構認為,從iPhone4s開始,蘋果就已經失去了第一代iPhone“顛覆傳統的創(chuàng)新”;而iPhone5只是小修小補,外觀和體驗與iPhone4s沒有質的不同。

  強大的競爭對手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最近發(fā)布的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的領軍者是銷售量達5550萬部的三星。

  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2%一舉擴展到32%。同時,第三季度收益幾乎增長了一倍,手機產量改寫了該公司自己的最高紀錄,總銷售額為476億美元,增長了26%。

  三星成功確立了品牌形象,Galaxy與iPhone一樣被市場認同。蘋果售出269萬部“iPhone”,在銷售數量上排名第二,產量比去增長了57.6%。不過,Canalys公司發(fā)布的第三季度數字尚不包括蘋果于9月21日推出的“iPhone 5”。

  有評論認為,用安卓智能機的價格與iPhone5進行對比,可以看出蘋果的“搶錢”行為。三星今年夏天推出的GALAXYS III國內上市不到5000元;而無論是配置還是體驗都全面超越iPhone5的大屏機皇GALAXY Note II價格也低于iPhone5。所以,持幣待購iPhone5的消費者可以轉移視線,因為安卓陣營的選擇不僅豐富得多,價格也理智得多。

  iPhone5S等不及

  “趕緊打消入手iPhone5的計劃吧,因為這款手機的升級版本或許就快要推出了。”就在iPhone5登上國內市場的時候,突然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年底開始下一代蘋果手機iPhone5S的小規(guī)模試產。

  消息稱,蘋果明年上半年將會在一改過去的市場策略,將會有不少新品推出,包括下一代iPhone,新款iPad以及iTV等新品都將陸續(xù)登場,甚至還會有中低端機型發(fā)布,打破蘋果數年來“一年一機”的慣例。而最為大家關注的下一代iPhone,則傳聞會被命名為iPhone5S,并將今年12月開始小規(guī)模試產,數量則在5萬-10萬部左右,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大規(guī)模出貨。

  這樣的事情在喬布斯時代根本不可能發(fā)生,但隨著市場競爭的變化,庫克執(zhí)掌的蘋果或許有可能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據悉,目前蘋果iPhone5S的認證送樣已正式展開,而iPad改款版也即將送樣,大約會在明年第二季試產。

  消息稱,蘋果改變市場策略的主要原因是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靠以往一款機型似乎已經難以與三星等對手抗衡,同時包括在中國市場被擠出市場前五的糟糕表現,也使得在庫克執(zhí)掌蘋果的時代,蘋果將實施以量取勝的新市場戰(zhàn)略。

  一周熱評

  蘋果為何不待見中國消費者

  1月13日,蘋果iPhone4S正式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市,比歐美晚了90多天,此次iPhone5又晚了幾個月,實在讓為其創(chuàng)造了巨額效益的中國消費者傷心。不過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此前,強生公司22次產品召回都與中國市場無關,沃爾瑪、麥當勞等在國內外實施雙重產品標準……在經濟增長強勁的中國市場,外資企業(yè)“傲慢”的底氣何來?到底是誰“寵壞”了這些洋品牌?

  新產品上市時間明顯滯后,是一些跨國公司對待中國內地市場的表現之一。

  9月,iPhone5在9個國家地區(qū)首批同步上市,而iPhone5全球第二輪發(fā)售涉及22個國家,名單中仍然沒有中國大陸的身影。

  中國內地市場的這一“待遇”似乎已成為一種“蘋果式”慣例。據蘋果公司官網公布的數據,蘋果的iPad第一代在美國發(fā)售后167天才登陸中國內地。中國內地與安圭拉島、巴布達、玻利維亞等共同成為全球第三批迎來蘋果iPhone4S正式上市的市場。許多“果粉”抱怨說,蘋果公司的這一安排,與中國消費者對其的貢獻很不相稱。另一個突出表現是,一些登陸中國的國際品牌,對產品質量缺乏責任意識。

  “豐田汽車在中美執(zhí)行兩個召回標準。”……一些跨國公司的產品問題被曝光后,在國外市場立刻補救,但在中國卻以“產品符合國內標準”為由不了了之。

  一些國際品牌為何在中國市場搞“雙重標準”?首先,缺乏競爭讓處于壟斷地位的洋品牌有恃無恐。不過,一些跨國公司“耍大牌”也是中國消費者“寵”出來的。不管是哪兒的產品,消費者應從品質和服務出發(fā)理性選擇,“盲目崇洋”的消費觀不可取。

  消費心理研究發(fā)現,人們購買商品除了實際使用功能外,還有炫耀、自我滿足、維持交際圈等附加功能。在基本需求滿足的前提下,附加功能甚至遠遠超過了產品的使用功能。蘋果公司的“情感經濟”戰(zhàn)勝了理性經濟。排隊搶購也好,高端形象也好,都傳遞出一種信息——擁有我,與眾不同,虛幻的氛圍中生出了真金白銀。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