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專家觀點 >

即時消息服務:消息即媒介

2015-04-07 10:32:55   作者:   來源:經濟學人   評論:0  點擊:


  即時消息服務增長迅速,功能遠遠超過了在線聊天

  “我提議,如果發(fā)現的話,抓住他的脖子,晃得他嘔吐不止,將他的內臟掏出,然后讓他自己吃掉。”硅谷的人們不怎么引用沃德豪斯的話。但是上述這段話是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本尼迪克·埃文斯預計即時消息服務的成功對移動和企業(yè)軟件的影響時所說。

  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3月35日的時候,Facebook在舊金山的開發(fā)者大會上宣布將其Messenger服務轉變?yōu)橐粋“平臺”,可以整合其他軟件公司開發(fā)的軟件。所以Facebook的Messenger軟件雖然是運行在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統(tǒng)中的一個軟件,同時也會通過銷售和下載應用與上述兩個系統(tǒng)產生競爭。簡單來說就是它可能成為蠶食蘋果軟件商店的應用程序。

  未來可能會讓某些人大吃一驚,這些人認為即時消息軟件是青少年分享偶像新聞的一種方式而已。但是即時消息軟件持續(xù)的爆炸性增長表明它們將是一種持久的現象。據市場研究公司Flurry的數據,去年總用戶數量增長了超過一倍之多(這也解釋了傳統(tǒng)的短信數量見頂的原因,見圖表)。包括KakaoTalk、Viber和微信在內的全球十大即時消息軟件一共擁有超過30億用戶。其中用戶數最多的WhatsApp有7億用戶,這是去年Facebook花費22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的一大原因,盡管Facebook也一直在開發(fā)自己的Messenger軟件。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擁有特定功能的即時消息軟件已經出現。Snapchat流行的原因是能交換幾秒內就能消失的圖片(經常有裸體內容)。Secret、 Whisper和Yik Yak讓用戶保持匿名(這讓情報機構很不滿)。FireChat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而不是移動網絡直接溝通。

  用戶花費在即時消息服務上的時間讓投資者對這些軟件估值超高,盡管這些軟件都面臨變現難題,這個問題已經在Facebook和Twitter崛起時出現過了。根據另一家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數據,英國用戶花費在WhatsApp上的時間和Facebook社交網絡應用上的時間是一致的。在中國微信用戶每月平均使用時間為1100分鐘。

  同樣的事情在企業(yè)界正在發(fā)生,盡管數量更小。Slack是一個即時消息服務,在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上運行,看起來在企業(yè)社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代替郵件成為公司交流主要方式。Slack只有一歲多,已經擁有了50萬用戶。Slack表示每個工作日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間為135分鐘,每月發(fā)送消息達到3億條,這是十月份投資者對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原因。

  Slack將各種消息分類為不同的可編輯頻道,每一個頻道都為一個團隊或者項目服務。用戶可以創(chuàng)建和訂閱這些頻道、交換消息、發(fā)布鏈接和上傳文件等,這些都會保存。除了減少了每個人處理郵件的時間,頻道還能幫助新員工快速跟上節(jié)奏,而不是從一個空空的收件箱開始融入公司。

  Slack不是唯一的企業(yè)服務提供商。其他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包括Quip和HipChat提供相似的功能。老牌公司也不甘落后。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最近發(fā)布了一項名為Spark的服務,感覺跟Slack有點類似,但是能為用戶提供語音和視頻通信。IBM也將推出一款基于網絡的電子郵件服務Verse,能讓用戶交換實時消息,同時也使用自家的人工智能引擎Watson將信息分類,甚至進行回復,減少交流壓力。

  即時消息軟件既要取悅投資者,同時肯定也要取悅用戶,但是最終它們需要盈利。有幾種盈利方法,第一種是銷售附加產品,薄利多銷:比如亞洲一些即時消息軟件售賣貼紙,讓他們的聊天更加有趣,一美元一套。

  另一種方式是對發(fā)生在軟件內的電子交易或者轉賬收費。微信用戶一直可以通過微信預定出租車購買機票等,隨著其越來越流行,微信能夠開始向企業(yè)收費。Snapchat早就允許CNN、國家地理和其他新聞媒體在其軟件內發(fā)布文章,并享受廣告收入分成。Line和Snapchat最近增加了支付功能,Facebook的Messenger也增加了這一功能。

  盡管大多數即時消息軟件是免費的,但是WhatsApp收入一筆微小的訂閱費,每年99美分,這是主要社交網絡服務都不敢做的。一旦用戶以及他們的朋友聯系人都使用某項即時消息軟件,支付少量年費很容易。這筆年費乘以巨大的用戶數,減去適量的運營成本,能提供一筆可觀的收入。

  對企業(yè)即時消息服務來說,收入年費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企業(yè)已經在支付電子郵件系統(tǒng)以及其他軟件的年度授權和維護費用了。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各種在線功能,從客戶支持到追蹤軟件缺陷,這些警報和請求一直涌入公司系統(tǒng),因此任何能幫助他們更高效完成工作的軟件都值得付費。Slack的客戶,每月每人支付7美元,能允許無限數量的外部消息進入各頻道,讓Slack服務成為了公司的信息流中心。

  然而最有利可圖的未來可能出現在本周Facebook的展示中,那就是讓即時消息軟件成為一個平臺,其他公司可以在此平臺上開發(fā)內容和應用,然后用各種方式來創(chuàng)收。微信擁有各種附加功能,已經成為了一個平臺。Facebook現在試圖走的更遠,讓自家的Messenger成為其他服務和應用的集成點。比如,用戶將能夠通過點擊信息流中的一個鏈接打開另一個軟件。

  咨詢公司Ribbonfarm的Venkatesh Rao表示對軟件來說向平臺進化是一種自然的發(fā)展趨勢。相同的戰(zhàn)爭之前發(fā)生過。最值得一說的是1990年代中期的瀏覽器之戰(zhàn),當時網景公司的Navigator試圖撼動微軟Windows系統(tǒng)的主導地位。這次被撼動的是安卓和iOS系統(tǒng),它們當然會反擊。

相關閱讀: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