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專家觀點 >

大數據:大炒作還是大希望

2013-10-22 15:35:09   作者:   來源:ZDNet存儲頻道   評論:0  點擊:


  在Gartner公司最近發(fā)布的一篇大數據報告中,我們看到雖然目前仍落后于美國本土、但亞太地區(qū)的大數據項目實施曲線已經迎來增長——有37%的亞太企業(yè)認為自身會在未來兩年內看齊美國同行的大數據技術實施水平。報告同時指出,從全球角度看,媒體、通信以及銀行機構在大數據投資額度方面名列前茅,這一傾向同樣在澳大利亞有所體現。

  澳大利亞的知名企業(yè)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簡稱CBA)以及高斯與沃爾沃斯等零售巨頭在大數據普及運動中扮演著先驅角色。根據Gartner公司的調查結果,目前全球64%的企業(yè)已經開始向大數據項目注資,或者打算在2015年6月之前將計劃付諸實踐。相比之下,2012年調查報告中的同一數字僅為可憐的6%。

  美國繼續(xù)引領風潮

  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企業(yè)(37.8%)已經開始向大數據技術注資,這一比例領先于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qū)(即EMEA區(qū)劃)的26.8%;接下來是亞太地區(qū),比例為25.6%;位列第四的是南美洲地區(qū),比例僅占17.8%。


  不過亞洲企業(yè)已經在大數據領域展現出改天換地的勃勃雄心,有44.7%的受訪企業(yè)有意在未來兩年內著手進行大數據注資——這一比例使亞太地區(qū)與美國看齊、且遠遠高出EMEA地區(qū)。

  下面來看在投資道路上走得最遠的行業(yè)——位列第一的是媒體與通信行業(yè)(35%的企業(yè)已經著手投資)、其次為銀行業(yè)(34%)以及服務行業(yè)(32%),排名最低的是政府機構(16%)與公共事務部門(17%)。

  這一統計數字與澳大利亞各大組織的公開活動相互印證。單就銀行業(yè)來看,澳大利亞聯邦銀行、UBank以及后者的母公司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簡稱NAB)紛紛在大數據投資當中表現活躍。其中聯邦銀行通過多種特殊方式讓我們看到大數據那多種多樣的使用途徑。首先,該銀行希望能在客戶與自身接洽時為其提供更具個性化及實時優(yōu)化特性的服務。這種通過分析提升客戶體驗的需求已經成為主流趨勢,而且在Gartner公司的調查報告中,大部分受訪者將此作為大數據項目的首要關注方向(55%)。

  將數據擺上商店櫥窗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還打算將大數據應用在與客戶關系更為明顯的區(qū)域——即作為產品及服務的組成部分。該銀行目前正通過廣告宣傳將大數據處理能力作為自身業(yè)務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提醒客戶稱,“40%的交易處理流程都將涉及我們的這套系統”。此外,銀行方面還著力強調其“將原始數據轉化為觀察結論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數據模式能為用戶帶來顯著的附加價值。

  涉及大數據技術的交易比例如此之高,使得聯邦銀行擁有了對抗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該銀行將數據轉化為專有客戶觀察力以及相關個性化產品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新生競爭者進入這一市場的門檻。在澳大利亞這類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國家,很多行業(yè)存在著優(yōu)勢明顯的市場領導者。在數據處理能力方面的壟斷能幫助這些廠商繼續(xù)鞏固現狀,使得規(guī)模較小的競爭對手難于擴展自身業(yè)務。

  大數據帶來的優(yōu)勢不僅體現在銀行領域,澳大利亞的零售產業(yè)也深得其惠。作為在澳大利亞食品市場上占據八成以上份額的巨頭級企業(yè)(根據富理誠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發(fā)布的調查結果,數據來自西農集團及沃爾沃斯公司2010年年度報告),高斯與沃爾沃斯兩家公司同樣享受到了大數據的推動。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在消費產品營銷領域同樣引入了大數據分析機制。其交互式Signal服務能夠生成各類統計數據,包括每月平均存款額、存儲額,并匯總來自抵押貸款額、信用卡、個人貸款等金融服務的數據信息。此外,分析對象還包括用戶年齡、性別以及郵政編碼等,方案可通過個性化信息圖表顯示個別用戶與其同類用戶之間的差別。統計結果可通過社交平臺分享或者單獨下載,還能夠與“同我們談談”服務的結果一同顯示。作為競爭對手,UBank提供一套類似的服務,其分析基礎為超過十億條交易記錄。記錄的來源包括政府人口普查數據以及由數據分析企業(yè)Quantium提供的客戶趨勢調查。

  Quantium公司在澳大利亞的經濟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它收集、整理并分析備類尚未明確辨識的業(yè)務交易信息,并為那些需要對客戶活動進行透徹解析的客戶提供數據及咨詢服務。Quantium公司的客戶包括澳大利亞本土的眾多巨頭級消費企業(yè),例如澳洲航空、澳洲電信、IAG(即國際大地測量協會)、eBay、Suncorp、NAB、David Jones以及沃爾沃斯等。今年五月,食品連鎖企業(yè)沃爾沃斯買下了Quantium的半數股份;此舉是為了回應英國零售業(yè)巨頭Tesco于2011年對分析企業(yè)Dunnhumby全部股份的一次性購入。此次總值2000萬澳元的收購交易顯示了沃爾沃斯在大數據領域的投資決心。

  來自零售業(yè)的細節(jié)信息

  在收購Quantium股份的消息剛剛公布時,沃爾沃斯方面稱自身有意利用Quantium的數據及服務技術拓展現有客戶分析能力——這種分析能力在與競爭對手高斯公司爭奪客戶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方這種密切的合作關系使Quantium有能力訪問來自沃爾沃斯客戶交易的未識別數據,其中包括客戶借記卡、信用卡以及會員卡提供的日常獎勵計劃。交易之后,Quantium的現有數據源將得到極大擴展,同樣也有助于為其它客戶帶來更為豐富的產品方案。

  沃爾沃斯的主要競爭對手高斯公司同樣在大數據領域投入重金。來自母公司西農集團的高斯首席財務官Terry Bowen在最近一篇由《澳大利亞》雜志刊發(fā)的報告中稱,整個集團正努力將數據分析機制推廣到全局供應鏈當中,從而為西農及相關供應商帶來便利。來自高斯公司Flybuys客戶積分計劃以及信用卡消費記錄的數據作為基本客戶信息之外的補充、大大豐富了公司的分析素材來源。

  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查錯補漏

  Gartner公司在研究中發(fā)現,政府部門在大數據投資方面的表現位于全球各類機構末尾(只有16%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不過澳大利亞政府表現積極,于今年八月發(fā)布了《澳大利亞公共服務大數據戰(zhàn)略》。澳大利亞政府CIO Glenn Archer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項戰(zhàn)略方案“提供了一整套將政府事務與大數據相結合的思路,旨在提升服務、開發(fā)新型服務、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議并結合隱私保護與現有ICT投資利用等領域的最佳實踐。”

  除了改善服務效果,該戰(zhàn)略還重點關注大數據的其它潛力,例如支持成本削減。詳情可參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fā)布的報告《大數據:創(chuàng)新、競爭與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根據該報告的估算,歐洲公共事業(yè)部門的總體管理成本擁有高達兩成的縮減空間,相當于三億歐元。

  《公共服務大數據戰(zhàn)略》與新近啟動且涵蓋各政府部門的《數據分析卓越中心(簡稱DACoE)》方案聯系緊密。DACoE方案由澳大利亞稅務局牽頭,意在滿足部分機構對于深入分析能力的強烈需求——這條消息很可能受到那些實際經濟所得與納稅申報不相符的群體的廣泛關注。根據這份戰(zhàn)略文件的說明,“DACoE將通過創(chuàng)造通用型功能框架幫助各政府部門獲得分析能力,從而實現技術知識、技能以及工具的順暢共享;此外,各部門還將與多家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意在培養(yǎng)分析技術專家。DACoE將遵循<大數據戰(zhàn)略>報告以及‘大數據委員會’的指導意見。”

  接下來的步驟在于推動于今年二月組建的“大數據委員會”逐步實施六大行動戰(zhàn)略中的各既定項目,其中包括針對大數據最佳實踐指南、認知大數據技術壁壘、提高大數據技能、為可靠的數據分析流程與信息資產登記提供指導意見、始終緊跟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步伐。

  重返校園

  作為眾多既定戰(zhàn)略要點中的組成部分,“提高大數據分析領域的技能與經驗”不單對政府來說屬于巨大挑戰(zhàn),整個澳大利亞包括全世界也同時面臨著這個難題。Gartner公司在研究報告中強調稱,分析技能的匱乏正是大數據三大挑戰(zhàn)之一——另外兩項分別為從大數據中獲取價值以及定義大數據戰(zhàn)略。

  麥肯錫預計截至2018年,單在美國本土就將出現十四萬到十九萬個分析職位空缺,需要對分析事務具備基本了解的經理崗位更將多達150萬個。

  悉尼科技大學正是目前積極嘗試補救分析技能匱乏狀況的院校之一,其旗下的高級分析研究所(簡稱AAI)將對數據及分析科學展開全面研究,旨在幫助畢業(yè)生深入掌握分析技能。目前該研究所已經與多家企業(yè)、組織以及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微軟研究院、諾基亞、AMP、SAS、IBM、Westpac、ATO以及民政部等等。如果澳大利亞能夠被納入亞太地區(qū)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路線圖,那么它將為平均水平的提升做出巨大貢獻。

  摸著石頭過河

  澳大利亞各企業(yè)及組織在普及數據分析方面的實際表現還取決于其它幾大關鍵性挑戰(zhàn)。而根據Gartner公司的研究報告,搞定大數據領域的前兩位挑戰(zhàn)——即如何從大數據中獲取價值以及如何定義大數據戰(zhàn)略——將成為其中的決定性因素。

  對于剛剛在大數據發(fā)展道路上起步的組織而言,這兩種挑戰(zhàn)可謂不可逾越的鴻溝。正如Gartner公司的報告所陳述,大家需要從知識儲備入手,逐步完成戰(zhàn)略設置工作。

  “資金投入的數額并不大,事實上所需的主要資源在于時間,”報告指出。

  各企業(yè)正努力驗證大數據概念,并在成功試水之后開始部署并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到這個時候投資額度開始快速上升。在Gartner的調查報告中,約有七成組織“已經完成了知識儲備的積累與戰(zhàn)略形成階段,開始邁向試點(44%)與部署(25%)等新層面。”

  不過對于采用大數據的組織來說,學習曲線正變得越來越短——這完全得益于越來越多可以借鑒的成功先例。舉例來說,谷歌、Amazon、雅虎以及Facebook等全球在線企業(yè)作為大數據領域的先驅者,紛紛擁有各自的實驗性經驗以及試點流程。這些企業(yè)作為開路先鋒,必須完全憑借自身力量進行探索,甚至在必要時創(chuàng)造出相關工具——這些工具目前已經被視為大數據技術的實施基礎,其中最知名的當數MapReduce與Hadoop。而從他們的開拓經歷以及各國家與行業(yè)大數據領導者們的實踐嘗試中,眾多后來者獲得了寶貴的經驗與積累。

  在澳大利亞,像聯邦銀行、沃爾沃斯以及西農/高斯這樣的例子已經成為其它企業(yè)效法的對象。對于這些大數據先驅者來說,他們在未來的價值鏈當中更可能占得優(yōu)勢地位、獲取豐厚回報——這是因為他們能夠率先發(fā)掘出數據中蘊藏的力量,從而達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等的效果,這也正是西農/高斯公司的預期目標。一旦拿出切實可行的成熟方案,后繼參與組織將不得不在獲取收益的同時承擔義務,即遵循數據的所有權、管理以及隱私規(guī)范,并在原則上認同利用專業(yè)知識評估大數據價值的方式。

  而其它方面的發(fā)展又會幫助企業(yè)轉而為大數據技術的更新迭代帶來回饋。舉例來說,來自政府機關的數據集中往往包含大量有價值信息且通常不收取費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列表。根據凱捷公司發(fā)布的開放數據經濟體系調查報告,澳大利亞已經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法國一道成為開放數據“潮流先鋒”之列。

  澳大利亞經濟環(huán)境中的數據集正持續(xù)膨脹,這一趨勢有助于提高大數據信息的采用機率——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及政府機構開始向非競爭者分享自己的數據集,從而填補現有數據集空白——并最終改進整體數據價值。以Quantium及鄧百氏等公司為代表的數據服務企業(yè)同樣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通過與深層數據分析運用相結合,這些企業(yè)將為大數據在澳大利亞本土經濟中的作用做出貢獻——至少對大型組織而言是如此。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小型企業(yè)(在澳大利亞全部組織中占據九成以上比例)是否有能力構建屬于自己的大數據工具套件及知識儲備,但某些分析即服務產品的出現確實有可能幫助這些靈活的市場參與者在行業(yè)巨頭的鯨口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最近一段時間,惠普、EMC以及IBM紛紛推出分析即服務模式,希望借此為自己爭得新的業(yè)務增長點。

  正如Gartner在報告中所指出,“對于大數據來說,2013年將成為實驗與早期部署的發(fā)展元年。”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一年中看到更多澳大利亞企業(yè)采用更加成熟的大數據方案,也將有不少企業(yè)循著先驅者的足跡做出屬于自己的嘗試。目前大數據的實施曲線與十八或者二十四個月之前的云計算曲線類似——主要處于學習階段、少部分著手早期實驗,但部署比例還比較低。目前云計算已經發(fā)展成為日趨主流的業(yè)務能力,我們希望大數據也能遵循類似的發(fā)展軌跡。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