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標準 >

武漢郵科院Y.2770國際標準誕生

2012-12-03 09:19:14   作者:   來源:通信產業(yè)網   評論:0  點擊:


  2012年11月29日,由武漢郵科院在國際電信聯盟ITU-T第13研究組主導制定的Y.2770標準獲得世界電信標準大會批準,成為少數幾個需要本次ITU-T最高級別會議(世界電信標準大會WTSA)批準的國際電聯標準,也是全球首個互聯網業(yè)務感知和內容識別的國際標準。

  目前全球有約23億互聯網用戶,加上約60億移動電話用戶的移動互聯網部分,互聯網規(guī)模日益擴大,互聯網應用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據業(yè)內估測, 2012年全球互聯網將生成528EB的新數據(其大小相當于時長16.4萬年DVD質量的視頻)。對于如此龐大的網絡和業(yè)務量,其自身主要指標和特征如何感知、診斷和測量是擺在各國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需要完成大量研究。在武漢郵科院副院長余少華博士的組織和推動下,武漢郵科院從2004年開始業(yè)已在ITU-T SG13研究并提出課題立項,2008年便提出主體架構文稿并開始主導制定該項標準,研究團隊中余少華、吉萌、董喜明、朱國勝、戴錦友、丁紅清等科研專家先后提出多篇文稿和該專題技術路線圖(其中余少華、吉萌、董喜明和朱國勝先后擔任過該專題的報告人,此前朱國勝和戴錦友分別投入了四年多時間研究該課題相關技術并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德國、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的運營商和其它相關單位的專家深度參與其中,標準制定還先后得到了工信部科技司、廣電總局科技司、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光纖接入產業(yè)聯盟、電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北京郵電大學專家等多方面的支持。經過十幾次國際電聯會議和近千份電子郵件,討論了200余篇技術文稿,最終成為全球首個互聯網業(yè)務感知和內容識別的國際標準。

  據了解,本次獲得國際電聯批準的Y.2770標準的全稱為“下一代網絡深度包檢測技術要求”,是一組標準中的第一個。從互聯網設備角度看,該技術標準對應的設備是繼互聯網終端(如計算機,互聯網手機等)、服務器、分組交換機、路由器等之后新出現的網絡設備形態(tài)——互聯網傳感器,此類設備應用包括流量分類與標識、性能參數測量、統(tǒng)計信息上報、本地資源管理、內容過濾和檢測、優(yōu)先級排隊、業(yè)務流量整形、動態(tài)規(guī)則建立和修改、應用業(yè)務感知等,適用于從100Mbps到100Gbps以太網以及從STM-1(155Mbps)到STM-192(40Gbps)網絡接口。部署對象包括企業(yè)網網關、接入網出口、城域網匯聚層、省網和國家網入口處等,是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式。而從寬帶中國和運營商角度看,此類技術的功能是新興智能管道技術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解決互聯網業(yè)務感知和內容識別這一世界各國面臨的難題,也是助推運營商網絡從粗放型“啞管道”向精細化“智能管道”演進的關鍵技術之一。

  據了解,在制定該項標準的同時,武漢郵科院已經提前啟動了智能多業(yè)務解析和感知系統(tǒng)項目的開發(fā),并完成了原型機的研制,該項目已經得到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重大科技專項、下一代互聯網項目和國家863項目的支持,有望實現產品的定型、規(guī);a和銷售,為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相關閱讀:

分享到: 收藏

專題